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把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石市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和“生态+”的先行地,近年来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大力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不断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切实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系统谋划,加强顶层设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循环经济政策,并结合地方实际,主动做好市级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设计和系统谋划。我市颁布出台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就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随后我市又先后制定出台《湖州市循环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湖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谋划实施大宗固废利用、危险固废无害化处置等6大重点工程,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加强政策扶持。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和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支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绿色金融效应,将绿色认定评价结果与绩效评估、政策激励、监管措施等结合起来,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循环经济企业和项目。完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广泛实施差别化的电价制度,建立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完善用能权使用和交易机制,推行差别化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引导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三是坚持示范带动,强化平台支撑。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主战场,推动块状经济绿色转型,率先实现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通过循环化改造,各园资源产出率明显提高,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不断显现,有力支撑了我市块状经济绿色发展。如吴兴工业园区以循环化改造为契机,深入实施“退城入园”“腾笼换鸟”,深化童装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生态工业发展体系,每年减排污水17.7万吨,减少COD排放32吨,减少氨氮排放5.5吨,企业入园集聚后降低环境治理成本30%以上。
四是坚持突出重点,强化能力建设。立足区域实际,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工业固废等重点领域资源化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典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在工业固废处置领域,南浔区废弃木材利用成为全国第二批资源化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安吉县成为以“竹产业、白茶等生态农业”为特色的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县。2019年,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名单的地市。在生活垃圾分类领域,我市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餐厨垃圾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设施区县全覆盖。
五是坚持项目支撑,培育龙头企业。把重点项目作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滚动实施百个循环经济项目,并培育形成了一批综合实力强,带动效应好的龙头企业。如天能集团先后建设了以电池前道配套制造为主的绿色制造产业园和以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形成了铅酸蓄电池前道配套、绿色生产、回收处置的闭环产业链,成为行业典范。又如美欣达集团,该企业原来为一家提供垃圾焚烧处置为主的企业,但近年来该企业通过自我革新和转型升级,积极投身垃圾分类、固废资源化利用、垃圾焚烧和静脉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以提供废弃物全链条综合服务为主的专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