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提出“双碳”目标到推出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在展现大国责任担当的同时,勾勒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新格局。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对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减少碳排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全球碳减排潮流下的机遇和挑战,再生资源行业应加快前瞻布局,以创新促发展,加快应用新兴技术,推动绿色新技术落地生根,在碳达峰时代“换道超车”,为碳中和目标探索再生资源解决方案。
需求驱动 再生资源迎来高期望
今年以来,碳减排成为环保行业持续不断的热议话题。而再生资源产业,作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系统的重要一环,对碳减排贡献值迎来高期望。碳达峰背景下,再生资源碳减排属性突出,利用再生资源可助力企业降低碳排成本;高碳排放行业产能扩张受限,叠加洋垃圾禁令,资源供给不足,再生资源可弥补资源缺口。凭借双重属性再生资源迎来发展机遇,下游需求大增,行业从回收驱动模式转向需求驱动模式,进入高速增长期。
同时,未来碳交易制度建立后,企业将更有意愿通过循环再生、节能增效和能源替代来实现永效减排;也将更有动力使用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对再生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双碳”目标带动再生资源行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市场驱动 数字技术绿色赋能
近年来,数字经济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实际上,数字技术已经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机遇。远程办公、在线购物、视频会议这些新的生活方式,都是依靠数字技术实现并行之有效地减少了碳排放和污染。那么为何要将数字技术赋能再生资源行业呢?为何数字技术是再生资源的制胜关键呢?
1.国家政策支持。近些年,国家为了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回收利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指出积极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指出要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前不久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也提出,总结推广“互联网+回收”等新型回收模式,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由此可见,国家政策的利好,大力推动着“互联网+再生资源”快速发展。
2.时代潮流推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应用数字化新动能。尤其是近几年,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建筑等建设全面展开碳减排运动,助力实现碳达峰。例如绿色出行、无纸化办公、核能供暖等都能够大大减少碳排放。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字化和能源》预测,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使油气生产成本降低10%-20%,可以在2040年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弃电率从7%降至1.6%,从而到2040年减少3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不难看出,通过发挥数字技术的引领作用,推动增效减耗进程,已经成为碳减排的一种流行趋势。因此,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可以挖掘再生资源领域的多元价值。
3.行业需求升级。再生资源回收渠道分散、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技术落后,再生产品低质量低产出,回收过程造成“二次污染”等情况是再生资源行业目前的“梗阻”现象。但是现在随着再生资源需求升级,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小散乱的格局必然会被重塑,落后产能将会加速淘汰。为提高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竞争力,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的发展方向。例如临平区东湖街道金帝海珀雅苑小区通过应用智能回收设备,单日回收量可达2170.24kg,相当于减少碳排放3689kg,也相当于每天种231棵树。